電信軟件有技術優勢 開拓新客戶才是關鍵
在技術上,電信軟件提供商涉足廣電不會有太高門檻
開拓廣電市場,能否簽下新客戶考驗電信軟件企業的智慧
新興市場對于曾在電信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軟件企業而言,挑戰與機遇肯定是并存的,但在挑戰中技術不是決定性的難題,關鍵還是新客戶的開拓,明爭暗斗在所難免。
“對于電信軟件提供商來說,其實三網融合帶來的新的技術變化不太多。電信級的平臺開發難度遠遠要高于互聯網級的平臺開發和廣電級的平臺開發,因此在技術上,電信軟件提供商不會有太高的門檻,關鍵是能否開拓出新的客戶。”Frost &Sullivan咨詢經理傅曉輝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思特奇和東軟都是先有電信事業部,然后組建廣電事業部,在電信行業經驗基礎上結合廣電自身特點推出廣電BOSS.相信亞信收購杭州中博也將與其電信行業資源進行整合。
當然,廣電的支撐體系參照電信并不意味著完全照搬。“廣電運營商系統與電信運營商相比,在模型層面、業務層面和應用層面都有所不同:在模型層面,廣電更多的側重在家庭消費領域,不像電信運營商很多面向商用;在業務層面,業務的開通、受理、計費都有不同,廣電很大的收入來源于廣告,將來可能會推出很多視頻類業務,這種業務計費屬于后向計費(向廣告商、合作伙伴收費),區別于電信的前向計費(向用戶收費);在應用層面,廣電運營商會對用戶的收視行為進行相關調查分析等。”許光表示。不過,這些都可以解決。而市場新客戶的搶占則存在更多變數,考驗著軟件企業的智慧。
以“云”切入 IT企業拉攏“廣電系”
廣電行業應用云計算大勢所趨
部分IT企業捷足先登,搶占未來廣電云計算市場主導權
云計算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并不陌生,其甚至是中國云計算的積極實踐者,從中國電信的“e云”、中國移動的“大云”以及中國聯通的“互聯云”可以看出電信運營商利用前沿IT技術搶占未來制高點的決心。因此,IT企業在“電信云”里早已打得火熱。
目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上海廣播電視臺、北京歌華、杭州華數等單位結合自身的業務需要,對云計算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有的單位還進行了應用實踐。思科、華為等公司紛紛涉足廣電云計算領域,推出了針對廣電行業應用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據了解,未來廣電行業將在統一的運營框架下,支持開放業務運營環境下的內容和業務的屬地化運營與管理,支持結算中心和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收/付費模式,支持創新業務或服務的全網快速部署。云計算在跨域BOSS建設與整合、規模數據的共享與處理、信息系統維護和升級方面都有應用的需求。當然,除了業務運營支撐管理外,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廣播影視節目內容制作以及資源的管理與使用、廣播影視監測監管、廣電終端等都存在云計算的商機。“信息技術發展對廣播電視行業的影響”項目組更是打算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考慮將云計算納入廣電“十二五”規劃當中。
隨著三網融合的深入,面對龐大的數據量以及越來越多的IT基礎設施發展瓶頸,相信廣電行業應用云計算只是時間的問題。如今IT企業誰先下手,誰就在今后的市場中占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