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易觀咨詢的數據顯示,2009年當當網占中國整個圖書市場份額的10%,切分了圖書市場很大一塊蛋糕。“比實體店便宜、方便、直接送貨上門,24小時全天候營業,網上買書的好處太多了。
某書店店員蔡先生告訴記者,像祝小姐這類來書店挑書但并不購買的顧客已屢見不鮮,“網上購書畢竟無法讓你翻閱內容,在書店翻閱后確定要不要再上網購買的客人越來越多。
面對網絡的挑戰,滬上傳統書店正積極應對。記者了解到,在上海擁有上海書城、中小型新華書店等多家售書網點的新華傳媒打造了B2C電子商務網站“一城網”,在作為實體書店的一個補充時,“一城網”在增加書店利潤的同時也為同名實體店增加了人氣。
與此同時,一些民營小書店則選擇直接轉戰線上。陜西南路一家已關門的民營書店老板林先生告訴記者,“滬上小書店根本不可能像新華書店等大型國營書店一樣線上線下一起做,他們(新華書店等)是集團軍作戰,而我們不變化就只能等死。”林先生表示,面對高額租金,他的書店只能選擇關門,將店直接開到淘寶書城上。“無需門市我就可以撐下去,在網上書還是一樣賣。”
除此之外,實體書店另一條“出路”是成為大型B2C購物網站的一個配送分支。出版人胡勁向記者舉例,“某知名購書網站的配送分好幾層,比如網站從一些實體書店拿書,同時給這些書店一定分成。”
《IT時報》記者近日致電季風書園掌門人小寶,面對網上書店和高價租金的雙重逼迫,季風會否轉戰網絡另辟新路,小寶給出明確答復:不。小寶坦言電子商務購書平臺對季風生意沖擊不小,“這也是大勢所趨,各人做各人的生意吧。雖然在網絡上看書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多,但我們估計仍會有10%至20%的人就是喜歡實體書店,我們就為這些人服務。”
事實上,盡管網絡購書來勢洶洶,但堅持不賣教輔書籍,定位偏重人文的季風書店在上海仍擁有相當數量的固定“粉絲”。